當設計加速駛向AI賽道,餘子筠老師卻帶着一群大一學生們,在校園裡"野蠻生長"。在8周的工作坊裡,4組大一學生從細微處切入校園生活,用創意設計回應真實問題,打造了一場關于創意與人性溫度的盛宴。
在創意工坊裡,餘子筠老師用“剝洋蔥”法幫助同學們找到創意核心。前期解析案例激活思維,中期發問深挖本質,後期讨論選優落地。遇到溝通、實踐等困境時,餘子筠老師和徐冬瑩老師幫助同學們将創意轉化為實際可行的方案,最終産出兼具人性溫度與校園洞察的設計方案。





作品展示
01 / “你有什麼超能力?”
你是否發現,宿舍走廊像一條安靜的“死胡同”。
沒人說話,門一關,大家就消失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他們沒有停在“大家太冷漠”這個結論上,而是繼續往下問: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東西可以分享,卻沒人知道怎麼開口?
于是,他們把走廊變成了一條九龍風格的小街巷。
每間宿舍門口都成了一個攤位,“老闆”展示自己的超能力——有的是染發高手,有的做PS代勞,有的出租健身器材,有的甚至開起了“愛情介紹所”。
從孤立的門變成個性招牌,走廊裡突然有了人情的溫度。
這無疑是在設計人的行為和心态。



創作人:陳文慶、王輝
02 / “你的内褲穿反了!”
公共洗衣機本來是方便大家的。
但總有學生直接把貼身衣物扔進去,引發衛生争議。
她們沒有貼警告語,也沒有大聲呼籲。
她們隻是默默放了一組人形海報。
幾位時尚女孩亮相,但細看會發現,她們的内褲竟然穿在外面。
這些圖像是AI生成後再手工P圖處理的。
安裝在洗衣區後,一句“别讓洗衣機暴露你的隐私,”
如果你不敢這樣穿着走上街,為什麼敢這樣洗?


創作人:劉宥希、石天宇
03 / “我是傘架。”
每逢下雨,食堂裡總是濕漉漉一片,
大家拎着滴水的傘,匆匆走進來,地闆變得危險。
他們不貼“禁止帶傘”之類的标語,
而是擺上了一個以自己滑稽形象為主的紙闆“人形傘架”
雙手張開,雙腿半蹲,胸前四個字:“我是傘架。”
沒有命令,沒有要求,卻讓人會心一笑。
有人挂傘,有人合影,更有人調侃,他變成了一個被喜愛的存在。
規則沒有變,但方式變了。
這就是從“管”到“引”,設計是可以溫柔的。
創意要玩得起,豁出去。



創作人:李玉春、段郅軒
04 / 吐一口煙,抽一瓶可樂
校園裡有指定吸煙區,但很多人還是随意抽,沒人願意走過去。
他們決定不說教,而是搞點“誘惑”。
他們設計了一個熱感應遊戲闆,隻有用煙霧加熱才能顯現内容。
有時候是“炸彈”,有時候是“可樂中獎”,結果随機。
結果,原本冷清的吸煙區,反而成了最有人氣的一角。
讓人願意遵守規則,不是靠管,而是靠好奇心。
設計,也可以帶點調皮。


煙熏前:

煙熏後:

創作人:莊書源、阮璐瑤
學生感悟
此次活動,使同學們對創新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知,内心也滿是收獲後的充實與感慨。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老師寄語
19歲的他們,做出有溫度的創意。這四個項目,來自四組年僅19歲的大一學生。他們大部分還沒練成高超技能,不靠華麗表達,但他們樂于觀察,敢于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有的作品用了AI做輔助,但更關鍵的是,他們用的是自己的感受力、幽默感,還有對校園生活的一份認真。設計,不一定非要驚豔世人,但它一定要有心。願這些小設計,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空間裡,留下一點溫暖,一點笑意,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