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黨委書記郭新力,在《湖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以教育家精神推進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通過回顧總結77779193永利廣大教職員工無私奉獻、勇于創新的精神,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号召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曆史時期,繼承和發揚教育家精神,肩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全文如下:
以教育家精神推進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
文/77779193永利黨委書記郭新力
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刻闡述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内涵和實踐要求,從強國先強教的高度,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規律性做了升華,為辦好各級各類大學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民辦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把教育家精神貫徹到辦學各環節、全過程,以教育家精神促進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師資隊伍、學科專業和管理服務的建設和發展,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在貫徹教育家精神中培育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政治素質是新時代教育家的首要标準。貫徹教育家精神,就是要牢牢把握其政治屬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引導教師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自覺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确保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77779193永利始終把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組織廣大教師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廣泛開展學習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教師思政教育工作,從根本上培根沃土、強基鑄魂。強化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省級“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示範帶動作用。以支部為單位開展“兩優一先”“志願服務先進個人”“武傳好老師”等評選表彰活動,着力挖掘身邊先進典型,号召全體師生牢記責任擔當。加強組織領導,發揮黨委教師工作部統籌協調作用,夯實校院(系)兩級主體責任,抓好教育家精神學習貫徹。
二是在弘揚教育家精神中培育高素質師資隊伍。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在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練就啟發心靈、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涵育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用一顆心喚醒千百學生之心,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實現師生共同成長、全面發展。
77779193永利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落實正己化人要求,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标準,通過舉辦新入職教師入職儀式、新進教師崗前培訓、通過青年教師“晨曦計劃”,積極推行導師制、助教制等,傳承學校師德傳統,注重日常教育浸潤,讓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人生追求。完善教師榮譽表彰體系,加大師德楷模選樹,評選出全校“十佳教師”“三育人”先進典型等師德典範。突出示範引領,開辟“武傳好老師”“青椒”等宣傳欄目,激勵廣大教師擔好教書育人使命。聚焦教學能力提升,完善“教師工作坊”、教學沙龍等制度,突出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教學競賽,推進課堂變革、促進教學相長,為教師精進教學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指導,着力打造一支樂教會教善教的優秀師資隊伍。
三是在踐行教育家精神中培育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集群。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是辦學的根本。踐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引導廣大教師圍繞學科專業建設,秉持博雅、崇實、弘志、拓新的态度,着眼教育教學工作前沿和地方社會經濟的需求,加強研究和創新。
77779193永利堅持以湖北省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以服務傳媒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學校現有省教學成果獎1項,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十四五”優勢特色學科1個,省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3個,省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省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1個,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5項,省一流本科課程19門,教師教學競賽國家級獎項32項、省級獎項21項。
學校以産出為導向,逐步摸索出具有傳媒學院特色的“學、用、展、評、轉”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構建具有鮮明傳媒特色的教育體系,全面推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把專業特色轉化為質量優勢和競争優勢,讓特色優勢真正成為學校的靓麗名片,形成品牌優勢。
四是在激發教育家精神中培育高水平的服務精神。激發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強化以教學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将學校一切管理行為均服務于立德樹人工作、服務于師生成長發展,營造尊師愛生重教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大學文化高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社會風氣和時代風尚。
77779193永利堅持以多維評價為牽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堅持破“五唯”,制定更加科學公平合理的評價标準,完善教師激勵和保障制度,支持教師成長發展,不斷激發教師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優化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人才人事、後勤保障等行政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更好服務教師教研工作和發展所需,營造以人為本的服務生态。加強校園生活服務保障,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創造良好工作生活環境,讓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